小粒徑,通常以 “微米(μm)” 為單位衡量,部分場景也會結合 “殘留油分濃度(mg/m3)” 輔助界定。行業內一般按精度從低到高劃分為粗過濾、初過濾、精過濾、超精過濾四大類,不同等級對應不同的過濾能力與應用場景,具體劃分標準如下:?
一、粗過濾(精度:5-20μm)?
1、核心能力?
主要攔截壓縮空氣中粒徑大于 5μm 的固體顆粒(如管道鐵銹、大顆粒灰塵、金屬碎屑),以及體積較大的油霧滴(通常大于 10μm),同時可初步分離部分液態水分(如凝結水)。這類過濾器的過濾介質多為金屬網、粗纖維氈等,孔隙尺寸較大,攔截效率相對較低,但容污能力強,不易堵塞。?
2、適用場景?
作為空壓機系統的 “前置防護”,通常安裝在空壓機出口、干燥機入口之前。其核心作用是保護下游更精密的過濾設備(如精過濾器、干燥機),避免大顆粒污染物直接進入精密部件,導致后續設備堵塞或磨損,延長整個過濾系統的使用壽命。?
二、初過濾(精度:1-5μm)?
1、核心能力?
在粗過濾的基礎上,進一步攔截粒徑 1-5μm 的固體顆粒,以及粒徑 3-10μm 的油霧滴,同時能將壓縮空氣中的殘留油分濃度控制在 5-10mg/m3 以內。過濾介質多為合成纖維氈、玻璃纖維層(低密型),通過 “慣性碰撞 + 攔截效應” 捕捉污染物,過濾效率比粗過濾提升 30%-50%。?
2、適用場景?
常用于對氣體純度要求較低的工業場景,如普通氣動工具(風鉆、風鎬)、氣動閥門驅動、一般噴砂作業等。這類場景對壓縮空氣中的微小污染物不敏感,初過濾即可滿足基本用氣需求,同時能平衡過濾效果與使用成本。?
三、精過濾(精度:0.1-1μm)?
1、核心能力?
可高效攔截粒徑 0.1-1μm 的微小固體顆粒(如細微粉塵、氣溶膠顆粒),以及粒徑 0.3-3μm 的微小油霧滴,能將殘留油分濃度控制在 0.01-0.1mg/m3 之間。過濾介質多為高密度玻璃纖維、超細合成纖維,部分產品會添加疏水涂層,增強對油霧、水霧的分離能力,過濾效率可達 99.9% 以上(針對 0.3μm 顆粒)。?
2、適用場景?
適用于對氣體純度有一定要求的工業領域,如食品加工(如氣動輸送面粉、糖果成型)、電子元件組裝(如電路板焊接保護氣)、普通噴涂作業(如家具噴漆)等。這類場景若氣體中殘留微小污染物,可能影響產品質量(如電路板短路、噴漆表面瑕疵),精過濾可有效規避此類風險。?
四、超精過濾(精度:0.01-0.1μm)?
1、核心能力?
當前過濾精度最高的等級,可攔截粒徑 0.01-0.1μm 的超細微顆粒(如納米級粉塵、亞微米級油霧),殘留油分濃度能控制在 0.001-0.01mg/m3 以內,部分超精過濾器還會搭配活性炭吸附層,進一步去除異味分子、揮發性有機物(VOCs)。過濾介質多為納米纖維膜、多孔陶瓷膜,通過 “擴散效應 + 分子吸附” 捕捉超小污染物,過濾效率可達 99.999%(針對 0.01μm 顆粒)。?
2、適用場景?
用于對氣體純度要求極高的特殊行業,如醫藥制造(如無菌藥品生產的氣動控制、疫苗凍干設備)、半導體芯片制造(如晶圓清洗、光刻工藝保護氣)、食品飲料無菌灌裝(如碳酸飲料灌裝、乳制品生產線)等。這類場景對污染物極為敏感,哪怕微量的油霧、微粒都可能導致產品報廢(如芯片短路、藥品污染),必須依賴超精過濾保障氣體絕對純凈。?
補充:精度劃分的 “隱性標準”—— 殘留油分與壓力損失?
除了粒徑,行業內還會通過 “殘留油分濃度” 輔助界定過濾精度(如上述各等級的油分控制范圍),這是因為油霧是壓縮空氣中最難去除的污染物之一,其濃度直接反映過濾效果。同時,不同精度的過濾器對應不同的壓力損失:精度越低(如粗過濾),壓力損失越小(通常≤0.02MPa);精度越高(如超精過濾),壓力損失越大(通常≤0.05MPa)。在實際選型時,需結合用氣場景的精度需求與系統允許的壓力損失,綜合選擇合適的過濾等級。
發布時間 25-08-25